·
·
文章目录
  1. 前言
  2. 函数响应式编程
    1. 理念
    2. 如何实现
    3. ReactiveCocoa作者对于FRP的解释
    4. 话外
  3. ReactiveCocoa
    1. 起因
    2. 基本思想
    3. 思考
  4. 开始
    1. 安装
    2. RACStreams
    3. RACSignal and RACSubscriber
      1. 冷信号(Cold)和热信号(Hot)
      2. RACReplaySubject
      3. 详解
    4. RACSequence
    5. map – 修改
    6. filter – 过滤
    7. combineLatest – 组合
    8. flatten – 合并
    9. flattenMap – 解决signal of signals
    10. 循环引用
    11. 常用宏定义
  5. MVVM
    1. 为什么要提到MVVM
    2. 关于MVVM
  6. 最后
  7. 视频
  8. update

Objective-C新纪元--ReactiveCocoa框架

前言

很久之前我就准备写有关于ReactiveCocoa的文章,前面林林总总写过几篇,但是都是简单的讲述,并没有深刻的去总结这个技术。根本的原因在于这个技术确实很难入门,但是ReactiveCocoa的出现确实可以给iOS带来很多新的思考和实现,ReactiveCocoa更加被Mattt Thompson大神称为开启一个新Objective-C纪元。另外提醒大家,我看到的优秀的讲ReactiveCocoa的文章篇幅都很长,其实大家都在简洁的语言来讲,我的这边文章应该写完也是长篇幅,希望大家可以耐心的看完。

函数响应式编程

ReactiveCocoa的基本思想就是函数响应式编程(Function Reactive Programming,以下简称FRP)。FRP是一种响应变化的编程范式。我们通常会拿一个经典的例子来解释概念。

理念

1
2
3
4
5
6
a = 2
b = 2
c = a + b// c = 4

b = 4
// 现在c的值是多少?

上面的问题,正常人一眼就能看出答案,因为我们响应b = 2这个值的变化,所以说c的值会随着b的值的改变而改变。FRP就是使用这样的基本原理,所以称之为响应式编程

如何实现

FRP提供了信号(Signal)机制来实现这样的效果,通过信号来记录值的变化。通过信号的组合,从而不再去监听值的变化,甚至是事件的变化。在上述例子中加入了signal的图解:
FRP_signal

ReactiveCocoa作者对于FRP的解释

Josh Abernathy这样解释它:

程序接收输入产生输出。输出就是对输入做了一些事的结果。输入,转换,输出,完成。
输入是应用动作的全部来源。点击、键盘事件、定时器事件、GPS时间、网络请求响应都算是输入。这些事件被传递到应用中,应用将他们以某种方式混合,产生了结果:就是输出。
输出通常会改变应用的UI。开关状态变化、列表有了新的元素都是UI变化。也有可能让磁盘上某个文件产生变化,或者产生一个API请求,这都是应用的输出。
但不像传统的输入输出设计,应用的输入输出可以产生很多次。应用打开后,不只是一个简单的 输入→工作→输出 就构成了一个生命周期。应用经常有大量的输入并基于这些输入产生输出。

话外

关于ReactiveCocoa的灵感来源,我们可以看到官方README中提到了ReactiveCocoa深受Microsoft's Reactive Extension的思想,并基于Reactive Extension(Rx)。但是官方列举了很多ReactiveCocoa有别于Rx的地方,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下。

ReactiveCocoa

ReactiveCocoa is a framework developed by GitHub to support functional reactive programming on iOS and OS X.

起因

作为一个移动开发者,应用中经常有大量的输入,大部分的代码都用来响应这些输出并且基于这些输入来产生输出。我们需要响应的事件非常多:按钮点击事件(target-action)、网络消息回调事件(Block or delegate)、属性变化事件(KVO)、通知事件(NSNotification)等,而这边响应事件在代码中的表现形式却并不统一。为了定义一个标准统一的事件处理接口,并且通过定义的接口来进行组合使用,ReactiveCocoa出现了。

基本思想

我们GitHub主页上看到,官方这样给出了概念:

ReactiveCocoa (RAC)是采用FRP的一个Cocoa framework。RAC提供了API用来组合、转换一直变化的数据流。

ReactiveCocoa采用FRP思想,信号则是这个思想的精髓所在,灵魂所在。在ReactiveCocoa简称是RAC,所有的类都以RAC开头,所以说ReactiveCocoa中的信号就用RACSignal类来表示,用来展示事件流的变化,并且可以通过链接、过滤、组合等方式来进行处理。

引用我在很多博客中看到的一段话,但是我对其做了改动,加入了桶的概念:
可以把信号(signal)想象成水龙头,只不过里面不是水,而是玻璃球(stream of value),直径跟水管的内径一样,这样就能保证玻璃球是依次排列,不会出现并排的情况(数据都是线性处理的,不会出现并发情况)。只要你打开水龙头的开关,就会有玻璃球出来。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玻璃球都能被使用,除非有了桶(subscriber)来接收掉下来的玻璃球,这样才能运往需要的地方。这样有新的玻璃球进来,有桶在监听,就会自动传送给接收者。可以在水龙头上加一个过滤嘴(filter),不符合的不让通过,也可以加一个改动装置,把球改变成符合自己的需求(map)。也可以把多个水龙头合并成一个新的水龙头(combineLatest:reduce:),这样只要其中的一个水龙头有玻璃球出来,这个新合并的水龙头就会得到这个球。

思考

通过上述对其的了解,总结ReactiveCocoa带来的影响。

  • 定义标准的事件处理接口
  • 解决了状态过多依赖的问题

PS:关于巧哥说的给Controller瘦身的问题,我认为这个是MVVM框架所带来的影响,ReactiveCocoa只是很好的配合了MVVM。因此我并没有把这一点归纳在内。

开始

进入正轨,开始介绍ReactiveCocoa的机制和常用方法。

安装

推荐大家用CocoaPods进行安装,这么好的工具肯定要掌握的。
CocoaPods
目前4.0的alpha版本正在开发,建议大家先使用发布的版本。如果你用swift来写可以用3.0,我是用的Objective,所以用的2.5版本,Podfile:

1
2
platform :ios, '8.0'
pod 'ReactiveCocoa', '~> 2.5'

RACStreams

RACStreams官方定义An abstract class representing any stream of values,我翻译下RACStreams是展现任何数据流的一个抽象类。RACStreams通俗点讲就是上面那段话中水管里面线性流动的、具有顺序的玻璃球。RACStreams因为是一个抽象类,我们使用中很少直接接触到,我们一般是使用继承自RACStreams的RACSignalRACSequence。对于RACSignal和RACSequence与RACStreams联系,我觉得可以直接用NShipster中一句话:

signal是push驱动的stream,sequence是pull驱动的stream。

RACSignal and RACSubscriber

RACSignal是ReactiveCocoa的核心所在,有了它就能开始使用ReactiveCocoa。RACSignal通俗点讲就是上面那段话中所提到的水龙头,表示未来要到到达的值。比较类似于一个概念,叫做future and promise,大家可以自行去了解下。
RACSubscriber是订阅者,通俗点说就是上面那段话中用来装玻璃球的。我们可以用一个更好的比喻来理解一下。把RACSignal比作插头,把RACSubscriber比作插座,插头负责去用电,插座负责去取点,插头插座配套才能使用。

1
2
3
[self.usernameTextField.rac_textSignal subscribeNext:^(id x) {
NSLog(@"%@", x);
}];

冷信号(Cold)和热信号(Hot)

在上文中提到的插头插座比喻中,如果说只有插头,没有插座,即只有RACSignal,而没有RACSubscriber,则把RACSignal称之为冷信号,而冷信号默认是不进行任何操作的。只要加上RACSubscriber,就可以进行操作,这个时候RACSignal就被称作是热信号。如果说只有插座,没有插头,那么只要去找到插头就能解决问题。

RACReplaySubject

我们继续上文中的插头插座比喻,如果现在同时有多个插座在等待一个插头用电,那么我就要把这个插头多次拔下来插到所有的插座上。大家都不愿意重复这个操作,ReactiveCocoa提供了RACReplaySubject方法,保证RACSignal只触发一次。把需要send的value存起来,直接发送缓存数据。

详解

RACSignal一共会发送三种事件给RACSubscriber,RACSubscriber通过-subscribeNext:error:completed:对不同事件作出相应反应

  • next 继续进行发送
  • error 出现错误
  • completed 完成

一个RACSignal会因为error和completed的出现而终止,即生命周期中只会有一个errot或者completed,但是却可以多次发送next事件。而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就是如何来处理这些多次next事件。

RACSequence

RACSequence官方的解释是一组immutable且有序的values,很多人说把这个看做是NSArray。但是注意用词是看做,因为这些values的值是懒加载(只有需要的时候才加载),这样sequence只有一部分被用到,会一定程度得提升性能。那么NSArray可以通过rac_sequence方法转换成RACSequence来调用RAC中的方法了。像Cocoa的集合类型一样,RACSequence不接受nil

map – 修改

map calls its block with each user that’s fetched and returns a new. 解释一下就是将事件中获得的数据映射为你想要的对象,可以看做对玻璃球的重新包装。

1
2
3
4
5
6
[[[self.usernameTextField.rac_textSignal map:^id(NSString *text) {
return @(text.length);
}]
subscribeNext:^(id x) {
NSLog(@"%@", x);
}];

filter – 过滤

Filters out values in the receiver that don’t pass the given test. 非常简单对事件中的内容进行过滤,可以看做不合要求的玻璃球进行拦击,不允许通过水管。

1
2
3
4
5
6
7
8
9
[[[self.usernameTextField.rac_textSignal map:^id(NSString *text) {
return @(text.length);
}]
filter:^BOOL(NSNumber *length) {
return [length intValue] > 3;
}]
subscribeNext:^(id x) {
NSLog(@"%@", x);
}];

combineLatest – 组合

Combines the latest values from the receiver and the given signal into RACTuples, once both have sent at least one next. 将一组事件组合为一个输出最新事件的signal。可以看做是对水管进行改造,使得任何时刻都输出最新的玻璃球。

1
2
3
4
RACSignal *signUpActiveSignal = [RACSignal combineLatest:@[validUsernameSignal, validPasswordSignal]
reduce:^id(NSNumber *usernameValid, NSNumber *passwordValid){
return @([usernameValid boolValue] && [passwordValid boolValue]);
}];

flatten – 合并

flatten把事件进行合并,对于其中的内容都进行显示,来一个显示一个,可以交叉显示。可以看做把多个水管进行了合并,哪个水管中的玻璃球到了就放出玻璃球。

flattenMap – 解决signal of signals

Maps block across the values in the receiver and flattens the result.
这个问题首先要先解释一下。就是说事件完成block后有可能会返回signal的实例,这个时候外部信号中就会包含一个内部信号,这个时候使用map去讲信号转换为另一种信号,造成了嵌套的麻烦。所以说通过flattenMap将事件从内部信号发送到外部信号,并且映射到另外一个信号上去,这样这个过程就变得扁平化。Signal被按序的链接起来执行异步操作,而且不用嵌套block。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RACSignal *)signInSignal
{
return [RACSignal createSignal:^RACDisposable *(id<RACSubscriber> subscriber) {
[self.signInService signInWithUsername:self.usernameTextField.text
password:self.passwordTextField.text
complete:^(BOOL success) {
[subscriber sendNext:@(success)];
[subscriber sendCompleted];
}];
return nil;
}];
}

[[[self.signInButton rac_signalForControlEvents:UIControlEventTouchUpInside] flattenMap:^RACStream *(id value) {
return [self signInSignal];
}] subscribeNext:^(id x) {
NSLog(@"Sign in result: %@", x);
}];

循环引用

ReactiveCocoa使用时大量的使用了block,而由于Ojective-C语言的内存管理机制使用的引用计数,会造成循环引用的问题。为了避免循环引用的问题,通常的解决办法是声明其中的一个变量为弱引用weak,将其赋值给self,在block中来使用这个弱引用的self,为了简单,通常使用了一个语法糖:@weakify(self)@strongify(self)

常用宏定义

  • RAC()可以将信号的某个属性与其他的信号进行联动。

    1
    2
    3
    RAC(self.submitButton.enabled) = [RACSignal combineLatest:@[self.usernameField.rac_textSignal, self.passwordField.rac_textSignal] reduce:^id(NSString *userName, NSString *password) {
    return @(userName.length >= 6 && password.length >= 6);
    }];
  • RACObserve()监听信号的属性的改变,使用block的KVO

    1
    2
    3
    [RACObserve(self.textField, text) subscribeNext:^(NSString *newName) {
    NSLog(@"%@", newName);
    }];

MVVM

MVVM

为什么要提到MVVM

MVVM其实是MVC的变形框架,主要来解决目前iOS应用中日益增长的重量级Controller的问题。在你使用ReactiveCocoa的时候会发现将事件定义统一接口后确实方便了代码的编写,但是都在Controller中来进行使得Conttroller异常的臃肿。这个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写到ReactiveCocoa的时候一定会提到MVVM的原因,建议大家配合使用,将ReactiveCocoa处理事件的代码写在ViewModel中,这样也方便做测试,昨天听了LeanCloud智维大神的自动化和测试之后,也准备来探究一下,应该到时候会出一篇博客。

关于MVVM

关于MVVM,这里不做详细的讲解,不是本章的重点。但是可以给出几篇参考,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了解一下。

最后

我尽管认真的学习了一周ReactiveCocoa,但是仍然还处在入门阶段,也许等我实战之后会有更多的体会和坑来告诉大家,但是这个是重框架,入门还是比较难的,我尽我所能的理解写下这个博客,希望能帮助大家入个门,同时我也给出几篇参考文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视频

update

  • 2015.12.22 上周六的时候,DeveloperLx讲了有关于ReactiveCocoa的很多干货,我写了一篇博客,大部分都是对他将的内容的整理和一点感悟。
**版权声明**

Ivan’s Blog by Ivan Y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叶帆创作并维护的叶帆的博客博客采用创作共用保留署名-非商业-禁止演绎4.0国际许可证

本文首发于Ivan’s Blog | 叶帆的博客博客( http://yeziahehe.com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本文链接:http://yeziahehe.com/2015/12/15/Objective-C_epoch--ReactiveCocoa_framwork/

支持一下
扫一扫,支持yeziahehe
  • 微信扫一扫
  • 支付宝扫一扫